脑子进水啦,不是戏谑玩笑,是一种怪病,疼
医院北极道医田医生凯
水通道蛋白4(AQP4)是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表面调节水转运的一种蛋白质,是星形胶质细胞表面正常的组成成分,对维持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当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异常时,机体产生针对水通道蛋白4的自身抗体,这种自身抗体在某些因素诱导下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和星形胶质细胞表面AQP4结合,损害星形胶质细胞,引起局部炎性反应,神经元失去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后出现死亡,同时少突胶质细胞破坏导致脱髓鞘,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引发N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研究表明85%NMOSD患者血清中AQP4抗体阳性,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等均阴性,故AQP4抗体检测对诊断NMOSD具有较高的特异性。AQP4抗体是NMOSD的特异性标志物。如果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血清AQP4抗体阳性,就可确诊NMOSD。
视神经脊髓炎又称为Devic病,是一种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
典型症状
视神经损伤的症状
视神经受损症状急性起病者,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单眼视力部分或全部丧失;一些患者在视力丧失前1~2天感觉眼眶疼痛,眼球运动或按压时疼痛明显;眼底改变为视盘炎或球后视神经炎。亚急性起病者,1~2个月症状达到高峰;少数呈慢性起病,视力丧失在数月内稳步进展,进行性加重。(急性视神经炎)
脊髓病变脊髓病变通常超过3个椎体节段主要以横贯性脊髓损害最为多见,包括有脊髓相应病变平面以下传导束型深浅感觉和运动障碍,以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病变区神经根性疼痛、痛性痉挛较为突出,高颈段受累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症候。临床研究约一半的患者在发病5年以后不能独立行走,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急性脊髓炎)
其他症状
脑干病变常见的症状主要有顽固性呃逆、恶心、呕吐等延髓、脊髓交界区(极后区综合征)受累的症状,部分病例为首发症状。累及呼吸、心跳中枢,可能会引起呼吸骤停或心脏停止运动等。也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等恶性并发症。(急性脑干综合征)
间脑病变可出现嗜睡、困倦、低钠血症等。(急性间脑综合征)
大脑病变可出皮层受损单肢瘫,内囊受损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MRI诊断
急性期脊髓MRI
1.符合急性脊髓炎的长节段横贯性病灶
a.T2矢状位3个椎体节段(老生常谈)
b.脊髓主要为中央受累(70%在灰质)
c.T1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2.其他特征性病灶
a.颈髓的话向上侵入脑干
b.脊髓肿胀
c.T2高信号的病灶在T1上呈低信号
慢性期脊髓MRI
长节段脊髓萎缩(说明破坏的比较彻底,边界清晰,3椎体节段),T2可亮可不亮
视神经MRI
单侧或双侧视神经在T2平扫或T1增强有信号改变(长(如1/2长度),病灶偏后,可累及视交叉)
脑MRI,T2可见:
1.累及背侧延髓(特别是极后区),既可以小而孤立(常双侧),也可以从上颈段病灶连绵而来
2.脑干/小脑,四脑室室管膜附近病灶
3.下丘脑、丘脑、三脑室室管膜附近病损
4.单侧或双侧,大而融合的皮质下或深部白质病灶
5.胼胝体受累,病灶长(一半长度),弥漫,混杂信号,可伴水肿
6.长的皮质脊髓束病灶,可单侧可双侧,从内囊一直延续到大脑脚
7.广泛的室管膜附近病灶,可伴增强
两点需要总结:
1.就是长,脊髓病灶长,视神经病灶也长,胼胝体病灶长,皮质脊髓束病灶还长(四长)
2.颅内病灶绝大多数都是围着室管膜转。水通道蛋白,水通道,望文生意即是脑组织和脑脊液接触的地方就是病灶之所在。
鉴别诊断
多发性硬化
主要根据两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等进行鉴别,多发性硬化是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首发症状是肢体的无力,脑脊液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相较于视神经脊髓炎,本病的严重程度较轻,预后较好。
专门配个颞叶下部近侧脑室前角的图(红点是MS常见)
流行病学
视神经脊髓炎在性别组成上,单时相视神经脊髓炎男女患病率均等,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免疫机制有关,男女发病率一般在1:(5~10)。发病见于各年龄阶段,平均发病年龄在30~40岁,约10%的患者发病率小于18岁。地域差异上,认为亚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区的发病率较高。
预后
视神经脊髓炎的预后差,5年内有半数患者单眼视力严重损伤甚至失明,约50%的患者5年后不能独立行走。疾病前两年频繁复发者或者首次发病严重者提示预后极差,单时相患者5年生存率为90%,复发型患者5年生存率为68%。
治疗
血浆置换、注射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化学免疫抑制剂、单抗生物制剂
对症支持治疗
是本病治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支持治疗,可以使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肢体功能训练及药物支持均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疼痛科特殊疗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不仅通过中枢作用调节下丘脑以维护内环境稳定机能,从而使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保持正常。
臭氧大自血疗法
臭氧脑脊液置换术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又名水孔蛋白,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内在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组成"孔道",可控制水在细胞的进出,就像是"细胞的水泵"一样。
水通道是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所发现,他与通过X射线晶体学技术确认钾离子通道结构的洛克斐勒大学霍华休斯医学研究中心的罗德里克·麦金农共同荣获了年诺贝尔化学奖。
水分子经过Aquaporin时会形成单一纵列,进入弯曲狭窄的通道内,内部的偶极力与极性会帮助水分子旋转,以适当角度穿越狭窄的通道,因此Aquaporin的蛋白构象为仅能使水分子通过之原因。
水通道蛋白分类
AQP0最初称之为主体内在蛋白(majorintrinsicprotein,MIP),在晶状体纤维中细胞中表达丰富,与晶状体的透明度有关.AQpo的突变可能导致晶状体水肿和白内障。小鼠缺乏AQPO将患先天性白内障[61]。AQP1是年发现的,开始将这种蛋白称为通道形成整合蛋白(CHIP),是人的红细胞膜的一种主要蛋白。它可以使红细胞快速膨胀和收缩以适应细胞间渗透性的变化。AQP1蛋白也存在于其他组织的细胞中。AQP1及它的同系物能够让水自由通过(不必结合),但是不允许离子或是其他的小分子(包括蛋白质)通过。AQP1是由四个相同的亚基构成,每个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kDa,每个亚基有六个跨膜结构域,在跨膜结构域2与3、5与6之间有一个环状结构,是水通过的通道。另外,AQP1的氨基端和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是严格对称的,因此,同源跨膜区(1,4、2,5、3,6)在质膜的脂双层中的方向相反。AQP1对水的通透性受氯化汞的可逆性抑制,对汞的敏感位点是结构域5与6之间的位的半胱氨酸。其他几种AQP1与肾功能有关。PeterAgre教授因发现水通道蛋白获得年诺贝尔化学奖。AQPl在质膜中以四聚体的形式存在,每个单体都由6个贯穿膜两面的长a螺旋构成基本骨架,其间还有两个嵌入但不贯穿膜的短a螺旋[4]。每个单体蛋白的中空部分都形成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通道,只允许水分子跨膜运输而不允许带电质子或其他离子通过,在功能上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水通道。哺乳类动物中的水通道蛋白已知哺乳类动物体内的水通道蛋白有十三种,其中六种位于肾脏,但科学家对于其他水通道蛋白的存在仍有疑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