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源性并发症鼻源性眶内并发症
鼻源性并发症
鼻-鼻窦炎性脓涕向后流入咽部可引起咽和扁桃体炎症。其致病菌可直接蔓延,或经淋巴循环侵入下呼吸道引起喉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免疫功能低下者还可引起肺炎。患有不动纤毛综合征(immobileciliasyndrome)者的鼻腔、鼻窦、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纤毛上皮细胞缺乏活动能力,丧失清除细菌的功能,故易反复引发鼻炎、鼻窦炎,亦常引起中耳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
鼻-鼻窦炎症引起的眶内和颅内并发症,自抗生素问世和广泛应用以来,发生率已显著减少。尤其是鼻源性颅内并发症远较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少见。但由于鼻源性眶内和颅内并发症的后果十分严重,本章做重点介绍。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
鼻窦与眼眶的解剖关系密切,鼻窦炎极容易引起眶内的感染
鼻窦感染引发眶内并发症的机制:
①感染鼻窦的细菌和脓液通过解剖途径累及眶内;
②鼻窦外伤或手术损伤相邻眶壁;
③机体免疫力降低。
按疾病发生和演变的过程,鼻源性眶内并发症有5种类型:
①眶内炎性水肿;
②眶壁骨膜下脓肿;
③眶内蜂窝织炎;
④眶内脓肿;
⑤球后视神经炎。
眶内并发症亦可经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进而发展为颅内并发症(脑膜炎)
临床表现
1.眶内炎性水肿(orbitalinflammatoryedema)
又称眶骨壁骨炎和眶骨壁骨膜炎,是最轻和最早发生的鼻源性眶内并发症。初起症状是眼睑水肿和轻压痛。筛窦炎引起者水肿始于内眦,上颌窦炎引起者始于下睑,额窦炎引起者则始于上睑。无眼球运动受限、眼球突出、移位及视力减退等症状。
2.眶壁骨膜下脓肿(subperiostealorbitalabscess)
发生在与鼻窦相邻的眶壁。鼻窦炎感染骨壁,先引起骨壁血栓性静脉炎,继而引起骨膜炎和死骨,进一步形成骨膜下脓肿。前组鼻窦炎引起者可表现为眼睑充血、肿胀和压痛。筛窦炎引起者上述症状以内眦为重,上颌窦炎引起者以下睑为重,额窦炎引起者则以上睑为重。后组鼻窦炎引起者则以深部眶组织炎症的症状为主,如视力减退、眼球突出和眼球运动障碍等,眼睑症状多不明显。因蝶窦炎引起者可波及视神经孔和眶上裂,引起眶尖综合征(orbitalapexsyndrome),即眶周皮肤感觉障碍、上睑下垂、眼球固定(眼肌麻痹所致)复视甚至失明等症状。
眼球移位是常有的症状,其移位方向和程度视感染的来源、脓肿的部位及大小而定。筛窦炎引起者眼球向外移位,上颌窦炎引起者眼球向上移位,额窦炎引起者则眼球向外下移位。
眶壁骨膜下脓肿一般有较重的全身症状。若治疗及时,可使脓肿局限在骨膜下而治愈,或穿透眶隔膜则自眼睑溃破、脓液引流而治愈。若患者抵抗力低下或未及时治疗,脓肿可穿破骨膜扩展至眶内引起眶内蜂窝织炎,后果严重。
3.眶内蜂窝炎(orbitalcellulitis)和内脓肿(orbitalabscess
是最严重的鼻源性眶内并发症。局部表现为眼球明显突出、眼球运动受限、视力锐减、球结膜水肿和眶深部剧痛。全身症状较重,可出现高热和白细胞增多。若炎症侵入眼球,则发生全眼球炎,视力丧失。炎症若沿眶内静脉向后发展则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和脑膜炎。
4.球后视神经炎(retrobulbarneuritis)
蝶窦或后组筛窦的炎性病变(如鼻窦炎、黏液囊肿或脓囊肿)可引起球后段或管段视神经炎。蝶窦和后组筛外侧壁参与构成眶尖内侧壁和视神经管的内侧壁,此壁非薄,甚至缺如,是蝶窦或后组筛窦炎性病变累及视神经,是其水肿的解剖学基础。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鼻窦炎除个别外,一般不引起眶尖综合征。若是黏液囊肿或脓囊肿,则可能引起眶尖综合征。
诊断
根据慢性或急性发作的鼻窦炎病史、症状和体征(包括鼻窦影像学检查)以及眼部症状和体征可作出诊断。小儿急性筛窦炎所致的眶内并发症需与急性泪囊炎鉴别。球后视神经炎临床表现为单纯视力下降或失明,常先求诊于眼科,原发疾病鼻窦炎常被忽视。因此,无明确原因、反复发作或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球后视神经炎,应考虑是鼻源性球后视神经炎,及时行鼻窦CT扫描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早期应积极行抗感染治疗,脓肿形成者需切开引流,严重者需行鼻窦开放术。
1.眶骨壁骨炎和骨膜炎的治疗主要侧重于积极治疗急性鼻窦炎。足量抗生素及加强鼻窦通气引流,多数能治愈。必要时可辅以上颌窦穿刺冲洗术。急性鼻窦炎的迅速缓解可使本并发症随之消退。
2.眶壁骨膜下脓肿一经形成,则应先切开引流,同时加强全身抗生素治疗和促进鼻窦通气引流,待感染控制后再行鼻窦手术。
3.眶内蜂窝织炎和眶内脓肿的治疗,应及时施行鼻窦手术,广泛切开眶骨膜以利引流,同时要加强全身抗生素治疗。
4.鼻源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治疗,应及早施行筛窦和蝶窦开放术,术后不填塞鼻腔以利引流。重症者须同时行视神经减压术。手术前后全身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神经营养药物,以控
制感染和减轻视神经水肿,促进视神经恢复。
上述眶内并发症可相互转化,眼球突出和视力下降程度可以作为估计病情的依据。
西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西安市卫计委确定的优势专科,院重点学科之一,现有高级技术职称医师4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生(硕士研究生)5名,技师1名,护理人员15名。拥有独立的护理病区和手术室。医院核定床位26张。科室是市耳鼻咽喉学会主委单位!陕西省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及中国医促国际交流会委员单位!科室引进先进的诊疗设备和技术,在耳鼻咽喉各领域的诊疗上均在市内颇具影响,并承担了省科委课题的研究,开展余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和手术。尤其在鼻内镜手术、颅颌面部创伤治疗和鼾症治疗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近年来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目前技术优势工作范围如下:
1、鼻内镜手术
2、睡眠呼吸障碍诊治
3、颅颌面整形
4、喉部微创手术
眩晕的诊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目前的技术优势:西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西安市最早开展鼻窦内镜手术的单位。早在年1月开始,科室主任龚龙岗教授就开始进行鼻窦内镜手术,目前已完成手术余例,龚龙岗教授对鼻及鼻窦的疾病的治疗,通过对鼻窦内镜的充分运用,使病人鼻部的治疗达到微创手术,并取得满意疗效。百年红会以骨科创伤治疗为主,对于复杂的颅颌面骨折患者运用三维CT重建技术可立体、全面、精细地再现损伤情况,以便及时、准确地设计手术方案。手术应纠正面部畸形,恢复咬合功能,对骨折部位进行功能性解剖复位、内固定。我科在这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科室主任
龚龙岗,现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耳鼻咽喉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专家。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29年,担任科室主任19年,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丰富,擅长颅颌面修复整形、鼻内镜下鼻及鼻窦的微创手术和鼾症手术治疗。同时具有丰富的临床带教和管理经验。发表专业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发表文章27篇。主持并参与多项省、市、院级科研课题。曾在俄罗斯、芬兰、英国、法国进行学术交流,为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医院访问学者。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文章来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8版
编辑:陈萌
审核:龚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