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市场部交流圈
长期以来,我国儿童专属药品品种缺乏,部分成人药品说明书中对儿童用药量的描述含糊不清,常以“小儿酌减”、“遵医嘱”等字样一带而过。因此许多家长遇到孩子生病都是“用药靠猜,剂量靠掰”的方法。更有的家长认为,不管是什么药物,也不管孩子多大,药量都是成人的一半。
但是孩子并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滥用成人药导致我国儿童和新生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高。根据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14岁以下的儿童中,每年约有3万儿童因用药不当致聋,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亦是儿童用药不当的常见后果。有资料显示,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达到4倍。可见,儿童用药,剂量不可轻视。
宝爸宝妈疑问药品说明书中的“小儿酌减”到底应该怎么减呢?
当说明书中对儿童用量有准确描述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给药。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说明书中就有明确规定:
●周岁以内一次5ml
●一岁至二岁一次10ml
●三岁至四岁一次15ml
●五岁以上一次20ml
一日3次,5天为一疗程。
西替利嗪(西替利嗪)如果患儿有可选择的专用剂型,则首先选择专用剂型
西替利嗪糖浆(贝分糖浆)为儿童专用剂型
具体用法为:
●6-11岁儿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推荐起始剂量为5ml,每日一次。
●2-5岁儿童:推荐起始剂量为2.5ml,每日一次。
若无糖浆剂型,孩子吞咽可以的情况下,或者药物可以研磨口服时,也可选择西替利嗪片(贝分片):
●6~11岁儿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推荐起始剂量为半片或1片,一日1次。
●2~5岁儿童,推荐起始剂量为1/4片,一日1次;最大剂量可增至半片,一日1次,或1/4片,每12小时1次。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君尔清7: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君尔清7:1)对于儿童用药也有明确要求:
●对于7~12岁的儿童,每次1片半,每12小时一次。
●对于2~7岁的儿童,每次1片,每12小时一次。
●对于9个月~2岁的儿童,每次1/2片,每12小时一次。
当未提及儿童剂量或以“小儿酌减”等带过时,儿童用药剂量主要参照孩子的体重、体表面积,中成药则需要依据小儿中药剂量常用换算方法。
1
按体重计算
这种方法对幼儿剂量可能偏小,对大龄儿童,特别是体重过重的儿童剂量可能会偏大,因此使用时应注意是否是肥胖儿,若是则建议按该年龄标准体重计算。
以阿奇霉素(君洁)举例:一岁幼儿标准体重大概10kg,用成人一次剂量2片(0.5g)乘以一岁幼儿标准体重10kg,再除以70,即可得到该幼儿一次用量71mg,而临床我们应用这个药物通常为5-10mg/kg。这样的方法算出来的数值在中间值。
2
按体表面积计算
这个方法比较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因为它与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关系更为密切,但不难想象,这种计算方法会较为繁琐。
首先应计算出儿童的体表面积,方法如下:
体重小于30kg的儿童体表面积(㎡)=体重(kg)×0.+0.1
体重大于30kg的儿童,体表面积(㎡)=[体重(kg)-30]×0.02+1.05
我们用茵栀黄颗粒和体重20kg的6岁小朋友举例:他的体表面积按上述公式计算为0.80㎡。用这个方法得到他的用药剂量为2.77g。大约为一袋的剂量。
3
小儿中药剂量常用换算方法
小儿中药剂量的计算与西药的有所不同,一般按年龄分成4种。即1岁以下者用成人量的1/6~1/4,3~4岁用成人量的1/3,4~7岁用成人量的1/2,7~15岁用成人量的2/3,15岁以上按成人量。
还是拿茵栀黄颗粒来计算:成人每次应用2袋,一天3次,新生儿黄疸应用该药物为成人的1/6,则为1/3袋。20kg6岁儿童则为成人的1/2,一次一袋。
鼻渊通窍颗粒:2-5岁成人1/3,一次1/3包,一天三次,5-14岁成人剂量的2/3,一次一包,一天两次。
综合以上内容,家长自行给孩子用药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来计算用药剂量。但对于一些用量原本就比较小,或者对剂量准确度要求较高的药物,为了保障儿童用药的安全,还是应该选择更为精确的计算方法。另外,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较成人有差异,特殊的体质与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用药还需“量身定做”。因此家长在为孩子挑选药品时,最好还是选用带有“儿童”、“小儿”等字样的儿童专属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