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后牙与上颌窦的关系

这是一个患者上颌后牙的CBCT图像,图中可见左上颌第二磨牙(27)的近中颊根与左侧上颌窦是相通的,仅有一层上颌窦黏膜相隔,如果我们需要拔除这颗牙,那么术中或者术后出现上颌窦穿孔的可能性将非常大,因为通常拔牙时只会要求患者拍摄X片,而X片不能像CT一样体现三维情况,无法判断上颌后牙与上颌窦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以此图为警示,当拔除上颌后牙时一定要小心处理,避免出现上颌窦穿孔。

上颌窦穿孔: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系鼻窦中容积最大且与牙根关系密切,窦腔呈锥体形,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第一双尖牙到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根尖之间隔以较厚或较薄的骨质,或无骨质而仅覆以黏膜,其中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上颌窦瘘OroantralFistula(OAF)是口腔与上颌窦的异常相通,多见于磨牙拔除术或上颌窦提升术后,因窦黏膜穿孔或破裂,黏膜上皮化导致的永久性瘘道。

上颌窦穿孔症状:

1.术后鼻出血或咳痰有血;

2.漱口、饮水、进食时液体进入鼻腔,也有咸味或臭味液体进入口腔;

3.同时可出现鼻塞、鼻腔充血、呛咳等呼吸道症状;

4.伴上颌窦炎时出现头面部钝痛、鼻涕增多。

处理:

手术中发生上颌窦穿通的典型表现为手术器械落空感,鼻腔鼓气出现漏气通道。一旦发现窦黏膜穿孔,需立即做出以下应对:减少对缺损的探查;局部止血;尽可能拉拢或关闭破损边缘,但应顺应呼吸,避免强力拉扯;全身使用抗生素,血管收缩剂滴鼻,禁止吸烟或大力擤鼻。

治疗方式:

对上颌窦瘘的治疗,根据其是否上皮化、窦口宽度大小、是否存在感染,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一、直径小于3mm,没有感染的上颌窦瘘常可以自行闭合;

二、直径大于5mm的颌窦瘘需要外科手术修补。此外缺损周围牙龈组织不能拉拢,局部有恶臭,慢性上颌窦炎,鼻腔有脓液,术后伤口有裂开,拔牙后持续发展4~6周者均须考虑慢性迁延的可能,应及时手术修补,否则时间越久,继发上颌窦炎和再次手术失败可能性上升。

三、对于伴有上颌窦感染的OAF,应遵循下面治疗程序:

急性上颌窦感染:

1.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

2.有化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筛选;

3.鼻腔给予血管收缩剂、化痰剂等滴鼻液;

4.通过口腔瘘口进行温生理盐水冲洗,至冲洗液清亮,无明显炎性渗出液;

5.手术修复瘘口。

慢性上颌窦炎:

1.抗生素治疗;

2.保留拔牙窝引流口,充分引流上颌窦内分泌物;

3.必要时耳鼻喉科会诊;

4.炎症消除后,粘膜转瓣手术封闭穿通瘘口。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好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ww.com/jxsdyys/69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