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堂医话中医大家刘渡舟医案下肢奇冷非阳

刘渡舟(年10月9日-年2月3日),原名刘荣先,年10月9日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幼年时,因体弱多病,常年请中医大夫治疗,亲身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疗效,逐渐对中医药产生了兴趣。由于他体质虚弱的原因,他的父亲在择业时给他选择了中医这条道路。16岁时在营口正式拜当地名医王志远先生为师,矢志学习中医,从而迈出了此后漫长中医生涯的第一步。

建国后,为北京中医学院教授,致力力于《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强调六经的实质是经络,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提出《伤寒论》条条文之间的组织排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临床辨证善抓主证,并擅长用经方治病。从事中医教育30多年,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

下肢奇冷阴虚证一例

刘渡舟

李某,男,43岁。于年10月,无明显诱因而自觉双下肢发凉,被诊为肾阳虚证,用金匮肾气丸、虎骨酒、青娥丸等大量温补之药,病情未能控制,且逐渐发展,冷感向上至腰部,向下则冷至足心,如赤脚立冰上,寒冷彻骨。伴有下肢麻木,痒如虫行,小便余沥与阳痿等症。医院、医院、医院检查,均未见异常。虽屡服补肾壮阳、益气和血等中药余剂,未能见效。

刘渡舟教授查患者素体健康,面部丰腴,两目有神,舌质绛少苔,脉弦而略数。饮食如故,大便不爽,小便短黄。按阳厥证治之,初投四逆散,药进3剂,厥冷依然。反复追询病情,患者说出睡眠不佳且多乱梦,心时烦,容易汗出。视其舌尖红如杨梅,脉来又数,当系阴虚于下而心火独旺于上之证。《伤寒论》第条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指出了阴阳不相交通的治则。此证心火上炎,无水以承,是以心烦少寐,多梦汗出;火盛于上,阳气不能下达,下肢不得阳气之温,上下阴阳不相顺接,是以为厥。乃拟下方:黄连9g,黄芩2g,白芍6g,阿胶9g(烊化),鸡子黄两枚。上五味以水三碗,先煮三物,取一碗,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两次服下。

服药三剂后,即觉下肢寒冷麻木感逐渐消退,心烦、汗出、失眠多梦等症均有明显好转,小便余沥和阳痿亦有改善。察其舌仍红赤少苔,脉弦而微数,继宗原法处方:黄连9g,黄芩3g,白芍9g,丹皮6g,阿胶(烊化)10g,鸡子黄两枚。6剂,煎服法同前。次年1月20日,适值降雪,寒风凛冽,患者并无异常寒冷之苦,腰以下厥冷基本告愈。一月后,据患者言未再复发。(《中医杂志》年第12期)

按:此案颇奇,由下肢奇冷,小便余沥与阳痿等症,似乎阳虚为患,但屡服补肾壮阳之剂无效,可知病情并不简单。仔细辨析,由心烦眠差,舌尖红,脉数等考虑系阴虚于下而心火独旺于上;进一步推导乃因火盛于上,阳气不能下达,下肢故不得阳气之温,是以为厥,此非寒厥,乃由阴虚所致。按“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之义,投黄连阿胶汤竟收速效,实为明辨真假之范例。

中医适宜技术:吹鼻散治疗慢性额窦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ww.com/jxsdyhl/8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